3月1日,《香港文汇报》发表专版文章《香港方舱陆续建成,内地专家呼吁留意方舱心理健康》。浙大四院感染科主任、全国传染病学专家陈亚岗教授接受记者专访,分享驰援武汉期间的方舱经验。

原文报道:

2月26日,香港青衣方舱医院项目工地(新华社)
香港方舱陆续建成,收治染疫轻症患者亦将被提上日程。多名在武汉战疫期间支援方舱医院的内地专家,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採访时表示,缓解收治患者在隔离治疗期间的焦虑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是保障收治患者身体健康的重要前提。因此,为方舱医院内的患者和参与支援的医护提供必要心理辅导便显得尤其重要。

资深传染病防控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原院长陈亚岗,曾在武汉疫情期间亲率310人医疗队驰援,先后接管了武汉黄陂方舱医院、日海方舱医院等3家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过千人,并实现“零死亡、零感染、零回头”。
陈亚岗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援汉战疫的300多人队伍中,特别配备了两名心理科医生,可以随时为医护和患者提供心理辅导支援。与此同时,日常参与诊治的医生和方舱护士,对患者的身心治疗亦需同步关注。“每天进去查房时,医生护士要与患者聊天。我们有个制度,就是要及时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发现问题,尽可能通过政府和社会帮助他们解决。”

“及时治疗,时常帮助,一直安慰”,这三句话在内地的方舱医院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给病人一个拥抱表示关怀,拍拍他们的肩膀表示认可,或者给他们准备小礼物表示肯定…… 在陈亚岗看来,用心做好每个细节,都能够带给患者温暖。
陈亚岗举例称,曾遇到一名30多岁的患者说他的父母都是染疫病重入院,自己及爱人都在方舱医院,而他13岁的孩子一个人待在家中,“因为一个人在隔离,可能仍然会有一些事情牵绊,比如担心家人没人照看,比如说宠物没人管了。虽然这些都不关医生的事,但我们也想尽可能地帮他们解决这些后顾之忧。」

◆2020年2月14日情人节那天,陈亚岗的医疗队员收到巧克力,转赠给了方舱的患者。
陈亚岗还说,就入住方舱医院的患者而言,舒适感和不疏离是方舱管理团队需预先考虑的设置。比如网络问题,可以使患者能够拥有了解外界新闻的渠道,一些健康必要的宣教也能使患者多一些相关知识和建立康复信心。
此外还有一些隐私问题,比如在条件许可下男女患者之间是否需要隔开病区?是否可以给每个患者相对独立的空间?关于公共空间的设立方面,可否建一个图书角,让患者在里面能够比较安心阅读?“包括餐饮也要考虑到一些个人的需求,比如当时在武汉,有的人就是吃素,还有一个患者一开始每天就是吃泡面,后来才知道他是穆斯林,从那以后,我就要求所有的医护人员,要了解每一个患者的饮食需求。”

陈亚岗教授在采访中提到,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尤其是传染病医生,一直以来在持续密切关注香港疫情,“只要有需要,我们一定会不遗余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央援建香港的青衣方舱医院顺利竣工,显示了中国力量,展示了中国奇迹,彰显了中国人民同心同力、同心同向的力量,希望香港方舱医院的陆续投用、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努力下,能够共同打好这场战疫”。
香港加油!同胞们加油!
祖国是你们坚实的后盾!
来源:浙大四院